郑州的历史变迁论文? 鲁迅生平(1500字左右)?
- 消费
- 时间:2023-09-18 04:15:19
- 1人已阅读
一、郑州的历史变迁论文?
郑州为河南省会,历史悠久,沿革繁复,史前期有属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的市北郊大河村遗址,说明郑州地区已出现人类定居,生活基本情况,即原始社会.到了商代中期,郑州已发展为都城,位置大约在今郑州市区偏东部的旧城及北关一带或位
二、鲁迅生平(1500字左右)?
鲁迅(1881~1936)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 *** 和北京 *** 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 *** 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 *** *** 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 *** 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 *** 、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三、鲁迅的生平(1500字左右)?
1.鲁迅自己的回忆:《鲁迅自传》《两地书》《朝花夕拾》《鲁迅日记》
2.同时代朋友的回忆:许广平 《鲁迅回忆录》、周建人《回忆鲁迅》、周作人《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王冶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郁达夫《回忆鲁迅》、内山完造《我的朋友鲁迅》
3.后世学人对鲁迅的撰写:周海婴《我与鲁迅七十年》、朱正《鲁迅传》《一个人的呐喊》、孙郁《鲁迅忧思录》、林贤治《鲁迅画传》、黄乔生《鲁迅图传》、陈漱渝《搏击暗夜:鲁迅传》、刘再复《鲁迅传》
4.鲁迅生平资料:《鲁迅年谱》
5.丛书系列:孙郁编“回望鲁迅丛书” 不完全统计,容后补充。
四、广播稿1500字左右?
运动员那矫健的身姿
在1500米跑道上飞翔着
加油、加油、再加油……
一滴滴的汗水
一丝丝的希望
人生能有几次搏
千百双眼睛在鼓励着你们
努力拼搏吧
胜利就在眼前
五、赤壁之战论文1500字?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
这次战争的史实原来散见于晋人陈寿所著记传体史书《三国志》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传》 等篇。《赤壁之战》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是司马光根据《三国志》有关篇章记载的史料着意剪裁,组织 润色而综合写成的。作者匠心独运,设计精巧。一、结构――安排井然有序,思路――展示明朗清晰 《赤壁之战》这一长文,所写事件纷繁,人物众多。细细阅读,掩卷沉思,则其结构形式、思路线索,全 部呈现在眼底,了然于心头。就大事而言,写了这么三件: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 赤壁会战。每一大的事件中又有诸多小事件,如在第一件大事里写了谋臣鲁肃和诸葛亮为建立孙刘联盟而进行 的外交活动;在第二件大事里写了文臣武将为使孙权确立联刘抗曹方略所进行的公开与隐蔽的较量,其中着重 写了儒将周瑜的所作所为;在第三件大事里写了战略相持――南北对峙、战略反攻――火烧赤壁、乘胜追击― ―水陆并进等。就人物活动而言,主要写了“七说”(“说”音shuì,劝意)。其中,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孙刘联盟 事上写了“三说”:开头写了鲁肃说吴主孙权,原因是“恐为操所先”,以求得孙权能准允自己去了解形势并 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奔走;接着写鲁肃说蜀主刘备,以使他能主动同孙权联合抗曹;三写诸葛亮受命出使吴地 ,说孙权联刘抗曹。在促使孙权定下抗曹决心并早作决断之事上,写了“四说”:先是写长史张昭说孙权,企 图让孙权放弃联刘抗曹打算,认为对曹“不如迎之”;紧接着写鲁肃趁“权起更衣”之机,“追于宇下”,“ 扩开大计”,提醒孙权不要被主降派言论所惑,使其联刘抗曹决心不致动摇;最后“两说”是写周瑜日夜连说 孙权,力排“众人之议”,揭穿曹操诈言,从而使得说服孙权重任得以最后完成,画上一个圆满句号。《赤壁之战》无论是叙写发生的事件,还是记述人物的活动,都有如链条衔接,一环紧扣一环,且又一气 呵成;又都有如影视上的特写镜头,一幕紧接一幕地显示在阅读者的面前,烙印于欣赏人的脑际。文章以事件 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来构建框架,并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位置变化来安排,以逻辑顺序来布局。在一系列事 件的发展进程中,或交替、或连续融入人物的活动。一个又一个互相承接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彼此相连的人物 活动,除有不可挪动的外在时空关系外,还有其紧密联系的内在因果关系。而这些因果关系正好体现出令人信 服的逻辑力量。若不得到孙权的认可与赞同,岂有后来一系列戏剧性事件的发生?若无鲁肃说服刘备,哪有诸 葛亮前往吴地说服孙权之举?没有鲁肃、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说服孙权,何来孙刘联盟的建立?若无肃、亮、瑜 对孙权的说服,又哪有孙权抗曹的决断?没有孙权的最后决断,何来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 战例?那又怎么会出现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从纵横全方位观之,司马光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走笔的轨迹 图象,正好比一“甲”字形貌。此字上半部的“田”,犹如孙刘双方为了共同利益,经过主观努力而暂为一体 的态势;其下“┃”,形似锋利无比的宝剑,势不可挡地直插曹军大本营。我们说这一“甲”字,恰好是《赤 壁之战》的结构内涵和作者思路绝妙无比的图解。二、对话――各求理正、据足,言辞――尽透情态、性格 文章开篇写的是鲁肃得知形势有变而向孙权提出应变之计。他切盼得到孙权的准允,马上搞一次必要而有 决定性意义的外交活动。可鲁肃不盲目出言,而是抓住孙权急欲扩大“帝王之资”及其“定天下”和保一方平 安的心理状态说话,其应变之计与要求,边说理边摆出。最后还以“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句结束谈话。这 末一句强调了形势的严峻,反映出鲁肃心情的焦虑急迫,同时也激发了孙权,使其不能轻视怠慢。结果真的如 此,“权即遣肃行”,鲁肃终于如愿以偿。整个一席话说得孙权口服心服,言听计从,充分显示出鲁肃的政治 才能。接下写的是鲁肃与刘备的一段对话。鲁肃本想与刘备会谈取得更佳效果――“自结于东,以共济事业”, 然而老成持重的鲁肃含而不露,摸清对方意欲如何,再作计较。当得知刘备所想之后,便立即陈述东吴优势, 点出吴巨“岂足托乎”根由。一优一劣,对比鲜明,作何选择,不言而喻。六、博士论文多少字左右?
不同的专业要求的论文字数有所不同,理、工、医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4—10万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10—15万字。
七、1500米加油稿50字左右?
运动会加油稿50字 *** 1500米
1.是种子就该有绿色的希望,是种子就该有金色的梦想,不要躺在封闭的暖房,怕什么秋日薄薄的风霜,既然已走上了运动场,心里就不要多想,跑道已洒满阳光,不要羞涩、不要紧张,听秋雁在空中为你歌唱,快去拾取片片金黄,充满信心,就有希望。
2.虽然你们在场上的时间很短暂,但你们的身影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因为你们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3.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也许你们没有显赫的成绩,但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的足迹。也许你们没有奖品,但我们心中留下了你们拼搏的身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迎接这一刹那,所有的拼搏都是为了这一声令下。
八、小论文社会习俗变迁的例子及原因?
社会习俗的变迁是高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网上购物,送礼,外递到家。等等都是社会习俗的变化。
九、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论文或者材料?
知网上有呀
[1]马晓燕. 积极引领消费观念——现代广告理念之一[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4).
[2]蒋亦斌. 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解读[D].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05.
[3]陈柏羽. 改革开放30年:《广州日报》广告视野中的消费观念变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黄艳. 电视广告对新时期农村消费观念的说服影响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8.
[5]鲍静. 从《宁波晚报》房地产广告传播表现看宁波住房消费观念[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6]董雅丽,赵丽红. 基于广告诉求转变的消费观念变迁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2).
[7]方英. 从广告看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广州日报》房地产广告的内容分析[J]. 经济师,2006,(4).
[8]宁寒松. 异国电视广告对本土消费观念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1,(15).
[9]赵津晶. 当代大学生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其消费观念影响的研究——以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
[10]赵津晶. 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影响的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
[11]曾洁. 河南农村受众广告接触行为对其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4).
[12]曾洁. 广告对农村受众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13]王莹. 广告媒体与消费观念的相互影响[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6).
[14]蒋亦斌. 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的阶段和特点——以广告传播表现为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06,(20).
[15]赵政一. 浅谈电视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J]. 东方企业文化,2007,(2).
[16]史建. 广告在塑造社会消费观念中的功能与责任探析[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1).
[17]鲍静. 从广告传播表现探析宁波地区住房消费观念[J]. 商场现代化,2008,(9).
[18]金若沙,宋双峰. 从广告的文化价值观看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9]金若沙,宋双峰. 房地产广告中的消费观念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
[20]李金英. 广告中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3).
十、历史小论文(200字左右)?
理性看待旧中国的发展 从1840年 *** 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一段落后,摸索前进的道路。
虽然之间有许多挫折,但总体仍是在发展。这其中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做出了贡献。其中首推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救国。虽然他签订了许多耻辱的条约,但这并不妨碍他引领旧中国科学的发展,确实打造了较为先进的北洋水师。当这些运动都不能救国的时候,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中国的文化有了新的启蒙,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带领下发起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的进步。当思想氛围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从此有了 *** 的成立,有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了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诞生。纵观100来年的奋斗史,有过曲折,迷茫,甚至错误。但这都不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中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上一篇:时尚穿搭app哪个好用呢?